发布时间:2025-04-05 06:34:18 来源:深度解读网 作者:紫陌
《清后妃传》记载:“贵妃深受皇帝宠爱,光绪二十六年,各国军队入京,皇帝西域狩猎,贵妃心急如焚。”不能随从,遂死于宫中。”慈禧太后一直视珍妃为眼中钉。 临逃前,她吩咐太监把甄妃扔进井里。 就这样,25岁的珍妃死在了紫禁城的一口深井里。甄妃死后,经常有一个身穿锦缎长袍的女子在甄妃井边哭泣。 这是甄妃的妹妹,瑾妃。与甄妃不同的是,她的姐姐瑾妃沉稳、忠诚、遵纪守法。 虽然她总是被这个不安分的妹妹所牵连,但毕竟血浓于水。 她还是顾及与甄妃的姐妹关系,对姐姐的死感触颇深。 的悲伤。光绪帝一生只有一位皇后和两位妃子,分别是隆裕皇后、珍妃和晋妃。 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的侄女。 虽然她不受光绪的宠幸,但始终得到姨妈慈禧的支持。妹妹珍妃死后,晋妃只能过着小心翼翼的生活,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慈禧太后,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第二天,慈禧也西回。 这时,压在瑾妃身上的“两座大山”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她为光绪和慈禧太后的去世感到悲伤后,我内心不禁感到一丝高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相继去世后,三岁的皇帝溥仪即位。 晋妃继续居住在雍和宫,被尊为高晋妃,兼皇帝。事实上,此时紫禁城的掌门人就是隆裕太后。 然而隆裕太后性格懦弱,对后宫妃子却宽容温柔。 瑾妃的生活过得比较悠闲。溥仪退位第二年,隆裕太后去世。 瑾妃悲痛之余,也不免有些欣喜。 因为她在当时的四妃中地位最高,所以她似乎将自己视为紫禁城的一把手。1913年3月12日,溥仪册封瑾妃为端康妃,在后宫地位超然。 从此,她真正开始了晚年的退休生活。钓鱼、荡秋千、吃腌肘子、书法自娱慈禧太后和光绪都去世了,现在隆裕太后也去世了。 小皇帝溥仪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 清朝虽然灭亡了,但皇室仍然住在紫禁城里。 在整个紫禁城里,端康公主的地位是最高的。 她有点“飘”。隆裕太后死后,晋妃确实成为紫禁城幸存的四位妃子之首(另外三位是静宜妃、庄和妃、荣惠妃,三人都是同治帝的妃子)。此时的端康公主才是真正的无忧无虑。 正因为如此,她才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悠闲的追求。瑾妃在雍和宫里过着非常悠闲有品位的生活,钓鱼、荡秋千,还经常以书法自娱自乐。毕竟瑾妃出生于满族官宦家庭,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 尤其是晚年,她生活在更加优越的文化环境中。 时间充裕,她的书法绘画也进步了一个台阶。现存金贵妃晚年的字画。 可见她的书画功底非常好。 此外,她还制作了许多休闲印章,如“端康贵妃之宝”、“乐乐”、“勤书”、“寿永年”、“平安”等。如今,在故宫博物院雍和宫后殿的同顺斋里,依然保存着瑾妃的原始生活,包括手写的笔记、对联等,这也向世人展示了这位妃子在故宫的生活剖面。清末。 。除了追求精神上的爱好之外,晋妃还非常注重生活的品位。她也是一位美食家。 为了满足她的口腹之欲,她经常派人去京城附近的天府号买酱猪肘给她吃早餐。或许溥仪也深受瑾妃的影响。 1959年底,溥仪被赦免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他骑着自行车到“天府号”买黄豆排骨。因为瑾妃喜欢美食,所以雍和宫的小厨房也很会做饭。 很多皇子和前任官员都非常喜欢金贵妃给他们的米饭。搬家安葬姐姐珍妃1900年,慈禧下令将珍妃投入井中。 尸体打捞出井后,装入棺材,安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内务府太监墓地南侧的宫女墓地。堂堂的光绪帝珍妃其实就埋葬在宫女墓地里。 这件事一直让端康公主心生怨恨。 她一直在寻找机会,为妹妹甄妃讨回公道。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与光绪皇帝合葬于竟陵。 这个时候,金妃之上没有人能够控制她了。 她成为了溥仪必须尊敬的贵妃,对宫中事务拥有相当大的决策权。 于是他趁机将妹妹珍妃从宫女墓地搬到了光绪竟陵的妃园里。晋妃还为妹妹珍妃立了一座碑,名为“克顺宝妃墓”,终于为妹妹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不仅如此,在瑾妃的记忆中,妹妹落井殉难时的惊恐和悲痛是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为了表达姐妹之情,锦贵妃还在姐姐甄妃被杀的水井旁修建了一座小灵堂,用来安放甄妃的牌位。 每年她去世的周年纪念日,她都会来上香。灵堂上悬挂纸匾,上书“精卫同城”,歌颂珍妃对光绪的真挚爱情。 这也是故宫博物院目前收藏的两件文物。1924年,瑾妃去世后,与姐姐珍妃合葬。间接导致溥仪生母自杀晋妃被尊为端康妃后,开始自立自强,十分专制。 她不仅在大臣、太监、宫女面前炫耀自己的权力,还对小皇帝溥仪发号施令,效仿慈禧,似乎把自己当成了太后。瑾妃让溥仪称呼她为皇娘,她还经常教训溥仪,就像教训自己的孩子一样,这让溥仪心存怨恨。有一次溥仪趁机与瑾妃吵架,让端康妃在众人面前十分尴尬。 为了挽回自己失去的面子,也为了泄愤,她下令将溥仪的生母和祖母召入宫。 ,给他们俩施加压力。瑾妃的举动吓坏了溥仪的祖母和生母,她们连忙跪下求饶。 最后,溥仪无奈地向端康妃道歉。但溥仪的母亲淳亲王福晋瓜尔佳个性刚烈。 因为她是荣禄的女儿,从小就受到很多人的宠爱。 她从来没有被别人训斥过。 她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一气之下回家了。 他吞食鸦片自杀了。瑾妃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担心溥仪会追求他。 悲剧发生后,她知道自己错了。 从那时起,她的性格就变得有些内敛了。 她终于从“太后梦”中醒来,再也不敢管教溥仪了。 与溥仪的关系逐渐变得更加融洽。干涉溥仪选皇后1922年,皇室决定为溥仪选皇后。虽然此时溥仪已经退位,但根据中华民国政府的优待协议,溥仪仍然保留了皇帝的头衔,可以住在紫禁城里。 民国政府每年拨给生活费400万两银元,他依然过着皇帝的生活。因此,当溥仪要选皇后的消息传开后,前来向溥仪提亲的人就如同鲫鱼过河一样,跨过了皇宫的门槛。据说当时的徐世昌和张作霖想把女儿嫁给溥仪,但他们不是满族贵族,不符合要求。 最终,经过上千次挑选,只有四位女孩的照片呈现给了溥仪。第一个用铅笔在照片上画圈的人是文秀,但端康妃认为婉容是皇后的合适人选,极力推荐婉容。婉容,又名慕虹,原内务大臣荣渊之女。 她属于满洲正白旗。 她精通琴棋书画,是百里最有才华的女子之一。由于瑾妃得到了溥仪父亲和叔父的认可,再加上婉容的父亲荣源给了瑾妃很多好处,所以皇室里的人都认为婉容家很有钱,而且她的容貌和血统都比文绣好。最终,在大家的调解下,溥仪只能同意立婉容为皇后,但却放弃了自己最先选定的文绣,册封文绣为淑妃。瑾妃不但干涉溥仪的婚事,还将自己的弟弟知其的二女儿唐怡英嫁给了溥仪的弟弟溥杰,成为她的嫡系福晋。庆祝 50 岁生日1923年,端康公主迎来了她的50岁生日。 因为她和慈禧经常一起看京剧,所以在她50岁生日的时候,她就萌生了请人到宫里唱京剧的想法。如今端康公主传出消息,宫中其他人自然也都做出了安排。 为了让端康公主高兴,他们特意邀请了梅兰芳等著名京剧演员来宫里演出。回父母家探望亲戚1924年,当金贵妃的生母赵夫人庆祝70大寿时,金贵妃终于完成了自己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回到景山东街中老胡同的娘家探望亲人。几年前,为了能够见到母亲,金贵妃刻意打算在紫禁城后面景山东街东侧的钟老胡同买一套房子。这所房子的庭院很深。 东院有花园。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 山上有一个小亭子。 站在小亭上,用望远镜向紫禁城望去,就可以看到御花园里的端康公主。瑾妃实在是太想念娘家和母亲了,常常在约定的时间爬上御花园的东北阁,通过望远镜与娘家对视。瑾妃的生母虽然年纪很大,但身体依然很好。 每次看到女儿瑾妃下山回宫,她放下望远镜,每次都要泪流满面地走下亭子。母女俩用望远镜看着我,我看着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年了。 这在古皇宫历史上是罕见的事情。因为按照清朝的制度,没有皇帝的允许,妃子是不能随意回娘家探亲的。 就连慈禧太后,一生也只回过一次娘家。晋妃和妹妹珍妃进宫之前,母亲就知道她们再也见不到了。 她伤心极了,伸手打了两个女儿,道:“就当我没有生下你们两个女儿吧!” 可见宫殿内外,骨肉分离的精神痛苦。自从进宫之后,瑾妃就再也没有能够回到娘家。幸运的是,瑾妃活了下来,直到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 进入民国后,皇宫改建,允许妃子回娘家探亲。晋妃此时已经是妃子了,终于可以回娘家探望家人了。虽然进入了民国,金贵妃探亲时仍普遍沿袭清朝旧制。婚礼前,金贵妃一家想尽办法修缮后花园,还用了一张名贵的沙发作为金贵妃的临时王座。 大婚当日,男子皆身着朝服,在门外等候,女子则在瑾妃娘娘的带领下,在正房走廊等候。 期待它。瑾妃坐车来了。 下车后,她被太监搀扶着,走进了院子里。 晋妃接待了家人。 她的午餐是从皇宫里带出来的皇家食物。 饭后,她在家人的陪同下参观了父母家的庭院房间。下午四点,瑾妃发了消息,就开车回宫了。 她的兄弟和侄子们跪在屋外为她送行。 这就是瑾妃出嫁的全过程。 虽然没有人情味,但也能安慰她思念亲人的心情。 遗憾的是,此后,她再也没有回到过父母家。健康状况很不理想晋妃生得丰腴。 到了中年,她不但身体臃肿,而且眼睛凸出,脖子粗。从现存的瑾妃照片中可以看出,她晚年的容貌暴露了她的健康状况。 她很胖,脖子特别粗,眼睛向外凸,甲状腺肥大。此外,据清宫病历记载,瑾妃还患有胸闷的症状。 当然,她的病与她长期的抑郁症是分不开的。《清医志》宣统十一年正月十二日端康皇贵妃(瑾妃)脉录:“左关重弦,右寸关重”。又重又软。 阴气不足,气道失调,导致四肢酸痛。 胸膈不通、闷闷,现在建议用补阴调肝活络的方法来治疗。”根据上述病例中描述的症状,可以看出端康公主患有“胸痹”。 研究清代病历时发现,病例中胸痹的病例一共有55例,其中金贵妃就占了26例。 ,可以看到金飞的胸口疼痛频繁发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靳飞所患的“胸痹”综合征很可能类似于今天医学上所说的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等。瑾妃之所以患上这种病,与她长期在宫中生活,情绪压抑有很大关系。想当年,瑾妃和她的妹妹甄妃是一起进宫的。 入宫后,他们不受光绪宠幸,又惧怕慈禧太后的威严。 他们每天都在慈禧太后的高压下过着小心翼翼的生活。 长期的压抑,只能埋藏在心里。 年老时,我独自在故宫里,没有孩子,情绪低落也是可以理解的。晋妃的幕后花絮1924年中秋节,溥仪照例到雍和宫拜谒端康公主,并邀请瑾妃到养心堂赏月。 这天晚上,瑾妃作为养心殿堂主,陪着溥仪、婉容、文秀、格格的孙子一起过夜,直到午夜过后才回到雍和宫。但遗憾的是,或许是因为夜寒的缘故,端康妃从那天晚上开始就没有再生病。 五天后,1924年10月20日凌晨,瑾妃在雍和宫病逝,享年51岁。瑾妃是最后一位死在紫禁城的清朝皇室成员。虽然此时大清已经亡国,但是给端康妃一个像样的葬礼并不困难。 然而,当时冯玉祥正在将溥仪等皇室成员逐出宫,瑾妃的灵柩也得先搬出宫。 外面,暂时安置在地安门外芽儿胡同的光化寺内。光绪死后,葬于崇陵,在陵墓以东约500米处建有妃子墓地。 因为当时的坟墓太破旧了,金贵妃的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花钱重新装修了贵妃花园。 ,让墓地显得更加庄严。晋妃的灵柩在光化寺停留一年多后,于1925年12月13日移至黟县清熙陵,进入崇陵妃园。 她是清熙陵最后一位安葬的妃子。结论纵观瑾妃的晚年生活,有苦有甜。 与姐姐珍妃相比,她算得上是一个“有福之人”了。 晋妃的性格,正如她的称号“晋妃”一样,始终秉持着谨慎的原则。 淡泊世事,怀着一颗忠诚福祉的心,没有爱情,没有恩惠,没有美貌,她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成为了清宫最后的胜利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