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受访者供图【前言】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和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四川省医学科技教育中心、四川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联合封面新闻集中推出“健康四川寻新记——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系列访谈”,聚焦四川省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任务,邀请人工智能、前沿医学、核医疗、现代中医药领域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两院院士、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家和医药科技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人员,共话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常玉博士生物医药是健康产业的前沿,也是一门科技含量高、产品周期长、市场需求大,并且与人类健康影响深远的现代技术。对于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常玉博士和他的团队来说,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创造更多自主研发的新药,填补生物制剂领域的空白。本期健康四川寻新记,王常玉博士向我们分享了成都造创新药“出海”的故事,以及他眼中的生物医药环境。医药行业“焕新”产品是新药,路径是脚踏实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医药行业而言,意味着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这不仅能够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的治疗选择,还能推动医药行业在生产、流通等环节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王常玉博士说,在医药行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它能够带来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产品创新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研发具有独特疗效和安全性的新药,中国医药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脱颖而出。“至于路径则是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行,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国内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赛道准速度快才能成就“国内首个世界第二”近年来,“成都造”创新药在“出海”交易方面表现不俗,多个大单今年频频“爆”出,令行业瞩目。以康诺亚为例, 2024年7月9日,康诺亚宣布将两款临床早期双抗产品CM512、CM536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Belenos公司,为国内创新药“出海”提供了新模式。11月17日,康诺亚再次发布公告,将其自免双抗管线CM336授权给外企,国产创新药再次“出海”。据了解,康诺亚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司普奇拜单抗(商品名:康悦达®)作为源头创新的国内首个自主研发、世界唯二获批上市的IL-4Rα单抗,获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并在2024年9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司普奇拜单抗的上市,不仅填补了国产特应性皮炎生物制剂领域的空白,更为中国AD患者提供了首剂快速起效、强效清损止痒、全面一致改善、长久安全守护的更优治疗方案,改善AD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心理及精神负担,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除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外,我们还在积极探索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针对更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前景。2024年12月23日,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也已获批上市,这也是目前国内首个批准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生物制剂;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受理,治疗青少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多个适应症临床研究也在快速推进当中。”王常玉博士透露。按需求去布局为患者带来可负担药物“在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选择了临床需求紧迫、治疗手段相对缺乏的自身免疫疾病赛道进行布局,并进一步选取了具有卡位优势的IL-4Rα靶点,它可以针对广泛的疾病谱包括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根据国内临床的实际需求,我们对重点适应症进行快速推进,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王常玉博士介绍。此外,公司还注重临床试验的推进质量和效率。IL-4Rα相较于其他自免靶点临床难度更大,这就要求在临床试验的推进上更加严格把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最高要求。在保质的基础上追求高效,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推向市场。“除此之外,我们还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自身免疫领域疾病搭建差异化产品管线,积极推进多项临床研究,满足更多患者的临床需求。”“我们一直考虑的核心是临床需求。”王常玉博士说,由于城镇化发展迅速、生活方式转变以及环境变化,中国的流行病学焦点正在从传染病、癌症过渡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病上,如特应性皮炎、哮喘、慢性鼻窦炎等,这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这些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以前我们总谈延长生命,关注肿瘤。现在大家不仅要求生命变长,还要求生命质量提高。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时机,差异布局,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可负担的药物。”有生态有人才成都有望占据全球生物医药重要地位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其生物医药产业在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独特的创新环境。王常玉博士认为,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生物医药的支持政策,对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给予全链条式的支持,鼓励企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我们企业在建立之初,需要有办公场地、搭建中试平台等,天府国际生物城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让我们实现拎包入住,再之后我们高标准、国际化的抗体药物生产基地的建设中,生物城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王常玉博士表示,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科研资源。生物城内聚集了多家知名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为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此外,他认为成都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使得许多人才选择留在这里发展,成都通过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等方式,吸引了大量人才,并建立起完善的发展生态圈,进一步促进了医药人才的聚集。“成都拥有百年名校四川大学及华西医学院、西部排名第一的华西医院等知名学校、医院,研发人才先天充足。这些人才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王常玉博士表示,未来,随着更多利好政策的出台和技术的进步,相信成都有望在全球生物医药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