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全球快讯网 > 新闻

1989年,一老农没买到坐票蹲在列车门口大哭:我弟弟胡耀邦死了

全球快讯网2025-04-05 06:00:36【新闻】18人已围观

简介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病去世,享年73岁。胡耀邦的儿女们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在悲痛之余,给胡耀邦的老家湖南省浏阳县中和乡苍坊村发了一封加急电报,收报人是胡耀邦的亲哥哥——胡耀福。胡耀福时年78岁,他接到弟弟胡耀邦去世的电报后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病去世,享年73岁。胡耀邦的儿女们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在悲痛之余,给胡耀邦的老家湖南省浏阳县中和乡苍坊村发了一封加急电报,收报人是胡耀邦的亲哥哥——胡耀福。胡耀福时年78岁,他接到弟弟胡耀邦去世的电报后,先是愣住了,继而两行老泪夺眶而出。他顾不得换下身上的旧衣服,只是简单地带了些随身物品就急匆匆地奔车站而去,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再见上弟弟胡耀邦最后一面!胡耀邦在长沙火车站的售票窗口,购买车票的旅客排起了长龙。好不容易轮到了胡耀福时,从长沙去往北京的硬座客票已经全部售罄,心急如焚的胡耀福只好买了一张“站票”。 售票员看见胡耀福年岁已高,就好心提醒他:“老大爷,从长沙到北京有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您受得了吗?”说实话,已年近八旬的胡耀福很想买一张卧铺票,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旅途中的劳累让他有些吃不消。可是,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困难:一是卧铺票比较紧俏,必须得提前时间购买;二是卧铺票比硬座票要多出好多钱,这对于手头不富裕的胡耀福来说,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于是,他宁愿自己遭点罪,也不想多花一分钱。火车启动了,硬座车厢里挤满了人。胡耀福站在过道的中间,满脑子里都是弟弟胡耀邦的影子。一个多小时后,胡耀福的双腿发麻,他有些坚持不住了。他挤出了车厢,步履蹒跚地来到了火车连接处,在靠近厕所旁的一块空地上坐了下来。此时,身心疲惫的胡耀福的眼前又出现了弟弟胡耀邦的影子,儿时的往事历历在目:小时候的胡耀邦既聪明又淘气,一次,村里有家人办喜酒。胡耀邦看见大人们喝酒时欢快的样子,他也想尝一尝喝酒的感觉。于是,他就趁大人们不注意,偷偷地拿了一瓶酒和小伙伴们来到了小树林里,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边喝着酒边抒发着自己远大志向。不一会,几个小伙伴就醉倒在大树下了。后来,胡耀邦的父亲发现后,狠狠地责罚了胡耀邦。当时,胡耀福就站在旁边,他看见父亲责罚弟弟胡耀邦,他是既心疼又无奈……想到这里,胡耀福再也忍不住了,他放声大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众人的围观。不一会,列车员赶了过来,她轻声地对胡耀福说:“老大爷,您哪里不舒服吗?”此时,胡耀福完全沉浸在思念弟弟胡耀邦的思绪里,他边哭边说:“我弟弟胡耀邦死了!”此话一出口,在场的众人大惊。人们的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一个衣着破旧的老农民怎么能和国家领导人挂上号呢?其中,有一位细心的旅客说道:“像!真是太像了!”这时,大家才发现,这位衣着破旧的农民老大爷的容貌真的和胡耀邦长得很像,几乎是一模一样。胡耀福于是,列车员赶紧扶起胡耀福说:“胡大爷,您老年岁大了,坐在这里怎么行呢?您跟我来吧!”起初,列车员想把胡耀福安排在软卧车厢里。可是,胡耀福坚决拒绝了,他不想给别人添太多的麻烦 。最后,列车员在硬卧车厢里找到了一张下铺让胡耀福躺在上面休息。胡耀福非常感谢这位热心的列车员,他询问应该补多少铺位的差价,列车员笑着说:“胡大爷!钱的事您就不用操心了,我来解决吧。”胡耀福坚决不同意,他严肃地对列车员说:“我弟弟胡耀邦告诫我说,我们家不能占公家的一分钱便宜!这个规矩不能破!这个钱我必须交!”当时,列车员接过胡耀福补交的铺位差价钱时,眼里浸满了泪水,她深深地为胡耀福老人的这种自律精神所折服。1911年,胡耀福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时文乡(现为文家市镇中和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四年后,胡耀邦出生了。胡耀福很喜欢弟弟胡耀邦,在他眼里,他的这个小弟弟不仅聪明伶俐,而且还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小男子汉。和胡耀邦的性格相反,胡耀福生来性格沉稳,在父母的眼里,他是个听话的老实孩子。胡耀邦从小就聪明好学,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他是全家人的骄傲和希望,父母举全力供胡耀邦读书。胡耀福是个懂事的孩子,他见弟弟学习成绩优异,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他打心眼里为弟弟高兴。于是,他找到父亲提出了自己也想学习一门手艺的想法。父亲望着眼前只有十几岁的胡耀福略带歉意地说:“耀福啊!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呀!爸爸让你受委屈了。”就这样,十几岁的胡耀福成为了一名裁缝店的小学徒。1927年,革命的浪潮席卷了三湘大地,16岁的胡耀福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革命的洪流中。胡耀福先是报名参加了苏维埃“农会”,随后他担任了儿童团团长,他率领儿童团员白天打土豪分田地,晚上负责站岗放哨。不得不说,他的这些进步思想对弟弟胡耀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930年,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学习成绩优异的胡耀邦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学校回到了家乡参加了革命。那年,胡耀邦年仅15岁。不久,由于胡耀福工作出色,升任了团支部书记,胡耀邦接替哥哥胡耀福担任了儿童团长。这时,兄弟俩都成了革命的骨干,他俩互相鼓劲、互相帮助,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他们的任务。1930年底,由于胡耀邦文化基础好、组织能力强,他作为优秀的青年干部被组织上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从此一别,直到几十年后兄弟俩才再次相见。1931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进攻下,主力红军进行了战略性转移,胡耀福一度与组织上失去了联系。这时,敌人对浏阳地区实行了白色恐怖统治,凡是青壮年男子都被逼迫加入当地的民团组织,胡耀福也被逼加入了保安团。在保安团里,胡耀福的心里一直想着红军、想着党组织。当时,敌人实行了封锁政策,山上留下来的的红军和游击队的物资供给十分困难,缺粮少药是常事,特别是缺少食盐。许多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由于长期吃不上盐,导致了许多年轻的战士头发变白、四肢无力,甚至眼睛出现了视力模糊的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战斗力。胡耀福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着急,便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偷偷地搞来几百斤食盐运到山上,极大地解决了红军和游击队战士吃盐的问题。后来,敌人听说了他给红军运送物资的情况,便把他给抓了起来。经过多次严刑拷打,胡耀福咬紧牙关坚决否认。敌人也只是听说,并没有掌握具体的证据,不久,便把他给放了。解放前夕,胡耀福终于联系上了地下党组织。他急迫地向党组织表达了再次参加革命的决心,经地下党领导人陈世计的介绍,胡耀福于1949年初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不久,胡耀福担任了“湘赣边区人民解放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他率领第三大队的队员们包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保安团,抓获了罪大恶极的保安团头目,解除了保安团的武装。这次战斗的胜利,为解放大军顺利地解放浏阳地区做出了贡献。解放后,胡耀邦担任了中共川北区的书记兼川北军区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这时,胡耀邦已经整整离家20年了。于是,时年35岁的胡耀邦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这样的:“我15岁就离开了家乡参加了革命,这20年来没有在父母身边尽到一个做儿子的义务和责任。现在革命成功了,我想把二老接到身边,让爹娘也享一享清福……”胡耀福接到信后,把信上的内容念给父母听。胡耀福一边读信一边告诉父母:“爹,娘,耀邦现在当上大官了,他要把您二老接去享福了!”胡耀邦和李昭于是,胡耀福带上爹娘和自己的大女儿胡素贞来到了四川南充胡耀邦的驻地。胡耀邦见到了多年未曾谋面的爹娘和自己的哥哥以及大侄女,他高兴异常,胡耀邦安顿好爹娘后,他摸着侄女胡素贞的头说:“素贞,你今年有16岁了吧,我们叔侄还是第一次见面啊!叔叔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参加革命了,你今后就留在叔叔家里,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为新中国多做贡献!”胡耀福这次带女儿来,就是想把女儿留在弟弟身边,这里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比乡下好许多。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口,弟弟胡耀邦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后来,胡耀邦根据工作需要调入了北京,胡耀福则一直生活在乡下,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几十年来,胡耀福和弟弟胡耀邦见面的机会很少。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胡耀邦曾经当面嘱咐过哥哥胡耀福,革命工作分工不同,不分高低贵贱。自己虽然是领导干部,但更应该以身作则,为亲属谋私利的事他是不会干的。胡耀邦要求哥哥胡耀福安心在家务农,不要有非分之想;二是湖南距北京路途遥远,来回乘车的费用对于身为农民的胡耀福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他经济上不宽裕,拿不出这笔钱。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胡耀福家的生活也比以前好过多了。于是,胡耀福决定进京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弟弟胡耀邦。胡耀福全家照1984年,73岁的胡耀福右手拎着一桶自己家里榨的茶油、左手拿着一块自己做的湖南老腊肉来到了北京胡耀邦的家里。兄弟俩刚一见面,胡耀邦就冲哥哥胡耀福发了一顿火。当时,胡耀福就像庙里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一下子愣住了。后来,他慢慢地听完胡耀邦的话后,才明白事情的原委。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前些日子,胡耀福的儿子胡德资上县城购买化肥,碰巧遇见了一位胡耀邦过去在湖南工作时的老部下。这位老部下得知胡耀邦的亲哥哥一家还在农村生活时,他是既佩服老首长的廉洁自律精神,同时又想帮助老首长解决一下亲属的实际困难。于是,他在争得了胡德资的同意后,就替胡德资夫妇办理了招工手续:胡德资被安排到了农资公司、他的妻子叶秋娥进了招待所当服务员。当时,胡德资喜出望外,能进城当工人、拿城市户口,这是他这个青年农民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是,他了解自己叔叔胡耀邦的性格和做事原则,他留了个心眼,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父亲胡耀福。可是,虽然他自己一直严守着这个秘密。但是不久以后,他进城工作的事情还是被叔叔胡耀邦知道了,于是就发生了刚才开头的那一幕。此时,胡耀福赶紧向弟弟解释:“耀邦,我是真不知道此事,临来时德资两口子也没有对我说呀!”当时,胡耀邦的情绪有些激动,他打断了哥哥的话说:“简直是乱弹琴,这就是‘走后门’!你让广大群众怎么看?”胡耀福听了胡耀邦的话后随口说道:“怎么说德资也是一个中学生,他凭什么就不能进城当工人?”“就凭他是我胡耀邦的侄子这一点,就是不行!”胡耀邦大声说道。这时,胡耀福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发起火来:“耀邦,你这样做就是六亲不认!你在北京当大官,我在家里当农民,我们家从来没有借上你一点光,别看你现在是大领导,但是你别忘了,我是你大哥,按照老家的规矩,我照样可以教训你!”胡耀福说完话,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胡耀邦尽管胡耀福说了狠话,可是,胡耀邦依然向下面打了招呼,狠狠地批评了为侄子胡德资办工作的那位老部下。就这样,胡德资夫妻俩的工人身份被取消了。他们从此在乡间务农,直到今天还是一个普通农民。事后,胡耀邦的心情也很复杂:一方面是自己的亲哥哥和亲侄子,他们确实从来没有借上自己的半点光;另一方面是党的组织原则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党性原则绝不能改变,但亲情也不能就因为此事而断了往来。于是,胡耀邦委托夫人李昭专程回老家向哥哥和侄子道歉。李昭见到了哥哥胡耀福和侄子胡德资,她先是代胡耀邦向哥哥和侄子道了歉,检讨了胡耀邦当时的态度有些急躁,没有顾及亲人的感受,继而又详细地说明了这件事的不妥之处。胡耀福父子愉快地接受李昭带来的歉意,毕竟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胡耀福虽然对弟弟胡耀邦有些意见,但他也深深地理解胡耀邦作为领导人的难处。此后,兄弟俩又恢复了往日的兄弟情谊。胡耀福1992年,胡耀福因病去世,享年81岁。浏阳地区的人民非常尊敬这位朴实无华、心地善良的老农民,胡耀福没有做过官、更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他一辈子甘守清贫、不图名利的踏实作风,让人们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在胡耀福的葬礼上,人们自发地送上了一副挽联“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作赤子。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很赞哦!(59)

站长推荐